——來自市城投公司基建科的報道
基建科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檢查
——2012.04.05《張家港日報》
近期,景先生即將拿到通運新村的安置房,在考察了漂亮的小區環境和硬件設施后,景先生說:“真沒想到安置房建得和高檔小區一樣,真是太高興了!”
作為城投公司最大的一個業務科室,基建科承擔了大量安置房保障項目的建設管理任務。今年計劃新建12個小區,建筑面積125.8萬平方米,2010年、2011年結轉項目16個,建筑面積208萬平方米,總計有28個在建項目,建筑總面積達330多萬平方米。可以說,在安置房項目建設中,基建科對質量管理、進度管理、成本控制等各個層面牢牢掌控,猶如一位事無巨細的“大管家”。
嚴管理 施工流程有了新規范
工程施工往往要看天吃飯,然而,今年開春后,老天爺常常“陰”著一張臉,陽光燦爛的日子屈指可數。連續的陰雨天氣給在建項目的進程造成較大影響,尤其是室外配套工程。針對這一情況,基建科想方設法,力求各個項目滯后的工期能迎頭趕上。市城投公司基建科負責人曹興向記者介紹,那段時間,項目負責人每兩天就要召開一次協調會,協調解決施工中的矛盾和困難。人手不足,就增加人力物力,加班加點;天氣因素導致施工延后,就科學統籌,巧作安排。“比如我們將一些對天氣要求高的工序延后,將受天氣影響較小的工序提前完成,這樣一來,工序銜接更加緊密,項目穩步推進。”在這些措施的保障下,在建項目的每一項進程都在規定時效內保質保量地完成。
據了解,由2010年、2011年結轉過來的項目工程數量繁多,基建科人手緊缺,困難較大,基建科創新思路,大刀闊斧地推行一系列規范化措施,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借鑒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的管理經驗,基建科制定了《安置房工程管理規程》,這一規程涉及工程建設的方方面面。從設計管理到物業移交分房,每一個步驟都有章可循,嚴格遵照指導規范,做法更加細致。“可以說,這是一套高于國家標準的具有‘城投特色’的工程建設標準和管理體系。”曹興如是說。
此外,基建科還首創工程管理考核制度,與《工程建設管理規程》配套出臺了兩個考核辦法,雙管齊下,分別針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月度及項目施工總體評價考核,這一舉措讓城投公司在建設系統再次先行一步。
“針對監理單位,我們細分為6個方面的考核。”曹興介紹說,“從第一階段的考核情況來看,監理單位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,質量管理更加到位,整個工程質量明顯提升。”而日常對于施工單位的評分考核則給這些單位加了一道“緊箍咒”,有效減少甚至避免了施工中可能發生的不規范行為,提高了施工質量。
創精品 讓每個工程都成為樣板
完善管理制度,是“讓每一個工程都成為樣板工程”的精品意識的體現。眾所周知,城建施工環節錯綜,工序紛繁復雜,為了對每個細節都嚴格管理,今年,市城投公司基建科還制定了《安置房樁基工程質量管理規定》、《安置房工程圖像記錄與報送規定》、《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辦法》等規章制度,為施工方和施工人員提供了參照標準。
來到施工現場,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統一粉刷的圍墻,墻面的高度、顏色乃至字體大小等都十分“標準化”,塑造了公司的良好形象。據了解,《安置房工程圖像記錄與報送規定》的制定也是今年的亮點之一,能有效杜絕現場監理旁站不到位等情況,提高監理工作質量。監理圖像申報制度實現了圖像化監管,小到每一幢、每一層、幾號房、幾號樁,都要求監理單位進行拍照留存,以便進行回顧總結,真實記錄工程質量、工期進程,及時統計材料數據。“一旦發現施工方有問題,對照管理辦法的處分依據,我們將暫緩支付工程進度款,讓其整改。”曹興說。
同時,在每個階段的考評通報會上,基建科都會組織施工單位、項目負責人到場通報,“看圖找茬”,觀看質量有問題的圖片,現場交流經驗,查找不足。實行月度、季度考核,效果立竿見影。
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。秉持著這一宗旨,基建科負責的工程獲獎無數。其中,購物公園污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工程就是一個典型。受到北京奧運村使用污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的啟發,購物公園利用毗鄰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的有利條件,引進了該系統。該項技術將經過處理的、符合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的水源作為購物公園內中央空調的冷熱源,變廢為寶,從而節約了大量的電能,真正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理念,這種做法在國內也是十分少見的。去年,這一工程獲得了省級“揚子杯”殊榮。歷年來,基建科負責的工程項目獲得“省文明工地”4個,“蘇州文明工地”28個,“姑蘇杯”18個,蘇州市和張家港市“優質結構工程”等榮譽更是不勝枚舉。
在基建科全體工作人員的心目中,安置房工程舉足輕重,不僅要保證時間進度,讓市民減少在外過渡的周期,更重要的是,百年大計,質量為本。“打造百姓滿意的精品工程”,這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。
育人才 “新鮮血液”輸送不竭動力
城市發展日新月異,擔負著基建管理的團隊更需要“新鮮血液”的注入。去年下半年,基建科新加入了7名大學生。
“工作后才發現,理論和實踐太不一樣了,比如樁基施工技術,在書本上幾乎沒有涉獵,但在實際中卻經常碰到,這時我就有點懵了。”談起入職后的感受,畢業于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小左深有感觸。“所幸的是,在科室我有一個幫帶師傅,從工作、學習到生活,我有什么不懂的,都能從他那里得到幫助。跟著師傅,我們不僅學習怎樣做事,還有怎樣做人,使我形成了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,溝通能力也提高了。”
曹興介紹,針對新引進的人才,公司專門成立了人才培養領導小組,制訂傳幫帶措施。根據每位人才的性格特點、業務專長,明確落實幫帶人員。組織新進人員深入現場,學習業務流程。每位新進人員要定期進行綜合技能測試,不管刮風下雨,每天要有半天時間去工地學習。在無形的推動力下,每個新來的大學生都十分吃苦耐勞,一段時間下來,基本勝任了管理工作。“現在,新來的7名大學生都能各司其職,獨當一面。”
搭建平臺,給予人才足夠的成長空間與公平的競爭環境,不論資排輩,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脫穎而出。在基建科構建的人才梯隊中,技術骨干隊伍不斷壯大,新的人才不斷涌現。正是這樣高層次的力量凝聚,為打造老百姓放心、滿意的優質精品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。